欢迎光临仙游县第二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县第二中学 >> 达标创建 >> 课程教学 >> 正文
5.课程管理分项自评

 

        

本项分值

5

模范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里系列配套政策,认真实施课程标准和国家教材,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符合国家、省里要求和学校实际且内容科学合理、具体细化,课程的开发、实施、更新有制度、有措施、有保障/1。各年级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能开齐开足开好各类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特别是确保思政、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等课程及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按计划开展,管理规范、效果好/2。加强学校优质特色课程群建设,高一、高二选修课程(校本课程)门类丰富多样,课程数与班级数之比大于 1.5/1

4

 

自评结果

课程管理

4

        

规范执行课程标准。学校能模范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颁课程教学计划,根据省、市关于高中新课程新高考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课程标准、国家教材的要求,制定《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课程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课程发展规划》《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慕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具体的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能在实践中及时评估调整,并制定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高中新课程改革高效有序的进行,并通过师生座谈与问卷形式了解课程实施情况,促进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

科学设置年级课程。学校科学设置年级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时数,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时。学生应修满必修课程88学分和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38学分,选择性必修余下的不少于4学分由学生选择其他学科内容修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如下:首先,鼓励学生选择艺术(音乐)相关模块修习2个学分;其次,对未选择思想政治科目选择性考试的学生选学2个学分的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同时为了更好宣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一学年利用班会课穿插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体育、艺术等课程实行模块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长的课程修习,适应学生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每学年4个模块,共计12个模块:包含体能1个模块、健康教育1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4个系列(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10个模块。音乐、美术在高中阶段各开设3个学分:其中高一学年美术必修模块及选择性必修1个模块共2个学分,高二学年选择性必修1个模块(绘画/中国书画/设计)1个学分;高一学年及高二学年开设音乐必修模块2个学分,高三上学期选择性必修1个模块(歌唱/音乐编创/音乐鉴赏)1个学分。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在高一上18课时1个学分,高一36课时2个学分,三个学段共3个学分;通用技术在高二开设,上学期1学分共18课时,下学期2学分共36课时。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在高一、高二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1个学年完成1个课题,其中4学分安排在课内进行,确保每周1课时,其余2学分可安排在课外进行,共获得6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包括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军训和社会考察等。校本课程共计8学分,安排高一上学期开设《慕范教育课程体系》模块2学分,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作为全体高一新生必选必修。其余校本课程高一学年4学分,高二学年2学分。

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进度安排理化生教学实验,规范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重视实验操作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流程智慧化管理,教师进行线上实验预约,实验员根据预约完成实验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形成结论,定期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考试。

学校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均选聘指导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相应课时后,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规范,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评价,学校每学年组织优秀课题评选和汇报展示活动。

学校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要方式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由德育与学生发展中心统一组织并进行评价认定;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由团委组织,以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安排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及寒暑假进行,班主任负责管理评价,德育与学生发展中心进行审核认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劳动实践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集体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国防意识。

合理开发特色课程。学校通过选用、改编、新编等方式开发实施校本选修课程,形成“陶德、启智、铸材”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群,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通过共修、研修、践修的方式学习,形成“慕范教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每学期高一、高二共计开设50门以上课程,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课程开设效果,据此推动选修课程的更新;课程数与班级数之比达到11.7,学生选择空间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高一上下学期每周各开设2课时的校本选修课,在高二上下学期每周各开设1课时的校本选修课。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做到有师资、课程纲要、教案、考核、学分认定等,确保授课质量,满足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