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的实践。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每个教研组组织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并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现的路径。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核心观念,去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核心概念的剖析,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特有的属性出发,理解学科特征,明确学科需求,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引导学生树立学科思想,发展具备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从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入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现路径;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一核、四层、四翼”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准备、教学行为、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目前广大教师基本上都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并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践行高效课堂模式,运用“三段六步法”进行授课,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积极探索智慧课堂的实施。学校积极探索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教学课。近年来,参与融合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等,融合课时数每学年教师人均6节。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成立了课堂改革领导小组,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倡导师生双边互动,形式多样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融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优良课比例达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