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仙游县第二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县第二中学 >> 达标创建 >> 特色建设 >> 正文
15.办学特色分项自评

 

        

本项分值

15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本校特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学方法、特长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有自身办学特色并有机融合,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效果显著,在设区市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并得到社会及师生的认可;特色项目培育具有稳定性,有专门的教科研课题、校本化特色课程群、骨干教师等作支撑,有运行机制、经费、设施等条件保障/3

3

 

自评结果

办学特色

3

        

特色引领显风采。学校位于仙游县中心地带,成立于1898年,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校。作为位于蜚山之麓的智慧圣地和兰溪之滨的人才摇篮,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学校遵循“慕范、力行、陶德、求真”的校训,注重建设“爱生、敬业、合作、创新”的教风,“文明、守纪、勤学、尚问”的学风以及“厚德、博学、和谐、健康”的校风。在“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科教兴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实际情况,致力于实现“慕范为基,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特色培养与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学校积极挖掘和发扬办学传统优势,把慕范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教育工程来抓,彰显办学特色,达到辅德、健体、启智、启真的育人目标,从而形成本校独特且优于其他学校的优质风貌。

特色教育出成效。学校在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特长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践行“慕范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通过向社会模范学习、向优秀校友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培养走向幸福人生的八大品格的模范学子;在此基础上,突出“体艺教育”,形成了“面向全体,发挥特长,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以及特色建设制度化、环境化、课程化、全员化、多样化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出类拔萃的体艺人才,有青年演员苏倩薇,亚洲击剑锦标赛冠军傅依婷,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南刀冠军黄燕慧,旅德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莆田音协副主席张一等知名人士;近三年,有355位体艺生考上体育、艺术本科院校,美术考生陈劲凡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蔡悦凯、林忆婷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潘雅盈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赵雅芮被山东大学录取,张腾霆以美术专业分266的高分被福州大学录取,体育考生吴珊珊被福建师范大学录取并获得许阿琼奖学金,陈宇光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学生参加2021年莆田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荣获男子高中组一等奖等。20207月,林友雄校长在莆田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生为本展个性,特色办学谱华章》的体艺术生培养实践的讲座,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仙游今报》等刊物或媒体报道过学校的办学特色。

特色建设促提升。特色项目培育具有稳定性。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对此作出长期规划,并充分体现在学校历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投入建设多功能体艺馆,为学生打造了7间现代化美术专用教室,为特色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创新培养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幕范教育、体艺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的改革。

学校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具备八大品格为核心的慕范教育,开设了以德育课程、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为骨架,综合实践类、主题活动类、校园文化类、国家课程校本化类、科学探究类、艺体素养类、科技创新类等七大类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学校以月为周期,通过“寻找发现—事迹展示—评选表彰—慕范学习”等系列活动,评选出一批又一批学生身边的“勤奋之星”“劳动之星”“自律典范”“自省典范”“奉献典范”“感恩典范”等模范人物,成为“青少年确立最初生活方向的指南针”;结合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艺节、学科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艺素养。与此同时,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培训和竞赛活动,进行特长生的培养;组织各种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第二课堂、美术竞赛、艺术展等活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美育的色彩与展示空间,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编写了如《足球》《太极拳》《黑白装饰》《剪纸》《素描》《折纸》《色彩搭配》《慕范学子走向幸福人生的八大品格读本》等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在慕范教育方面,林友雄校长主持完成了市级教科研课题《中学慕范教育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2021.05-2023.06);20235月省级课题《慕范教育: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质量学校建设路径研究》获得立项;郭国生副校长主持完成了省级教科研课题《“读思达”教学法的德育实践策略》(2020.04-2022.04);在体艺教育方面,完成了县级课题《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艺术元素研究》《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整合应用研究》等,省级课题《基于跨学科整合的中学美术教学新方式研究》于20234月通过立项;同时,学校大力锻造一支理论修养高、敬业精神好且在区域内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特色办学师资队伍。美术教师林金勇的粉笔画创作登上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栏目,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林冠华老师的油画作品《涛声远去》入选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获最佳作品奖,《雪域之春》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民族文化宫收藏;林玉桑老师的结构模型制作,林丽钦老师的剪纸也深受学生喜爱。在实施体艺教育创新培养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慕范教育、体艺教育的金牌师资队伍。涌现出郭国生、苏风贵、朱丽仙三位省优秀教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画家林冠华老师,省粉笔画一等奖获得者林金勇老师等。此外,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目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1人、骨干教师22人(总人数为24人),共覆盖10个学科,62.5%学科有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办学特色运行机制较为完整,建有体艺馆、运动场、7间美术专用教室等,划拨专用资金投放到学校慕范教育宣传、教师培训、体艺器材添置等建设方面,为办学特色良性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