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仙游县第二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县第二中学 >> 达标创建 >> 学校管理 >> 正文
育特质人才 办特色学校 奋力谱写百年老校新篇章——学校自评报告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2022年版)〉的通知》(闽教规〔20227号),学校已认真组织自查自评,并认为我校已具备申报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的条件。现将学校的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育特质人才  办特色学校  奋力谱写百年老校新篇章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工作汇报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是我县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校,创办于1898年。历经陶德女中、慕陶联合中学、兰溪中学、仙游二中、城关中学、仙游三中,至1987年复名为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办学历史绵延125载。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写了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新篇章。学校快速发展,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彰显厚重而温润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学校坐落于仙游县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74082.34平方米。截至202312月,学校办学规模为高中教学班42个班,初中教学班18个班;在校高中学生2109人,初中学生854人。现有高中专任教师157人,其中市级名校长后备培养对象1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5人。

200410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把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作为事业发展的追求目标,作为巩固二级达标成果、提升办学内涵与品质、谋求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行动方向,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咬定目标不放松、接力传承不停步,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慕范、力行、陶德、求真”的校训,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大力营造“爱生、敬业、合作、创新”的教风,“文明、守纪、勤学、尚问”的学风和“厚德、博学、和谐、健康”的校风。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发展机遇,瞄准“育有特质的人才,办有特色的学校”的提升跨越目标,启动了新一轮腾飞行动。自加压力、负重拼搏,内增素质、外塑形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质量持续跃升,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华丽转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学校办学声誉日益提高,先后荣获“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绿色学校”“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单位”和“莆田市高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连续七年)等荣誉称号;学校党支部被中共仙游县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工作做法

(一)集聚工作合力,共促创建提质增效。

1.凝聚各方力量,谋划推动超越发展。学校广泛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共同谋划阶段性的发展方向、路径,制定《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领先、设施一流,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一级达标高中校”的发展目标,学校致力于“慕范为基,体艺见长,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探索,积极挖掘和发扬办学传统优势,把体艺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教育工程来抓,彰显办学特色,同时,学校还紧紧抓住晋级达标创建契机,对照评估标准,逐条逐项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分工,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动员全校对标对表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育优势、创品牌,凝心聚力创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持续转型升级与拓展超越的良好工作格局。

2.争取地方支持,形成强劲发展态势。学校经过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学校建设情况,说明在创建中遇到的困难,赢得了大力支持。20196月,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地把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十四五”全县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项目来谋划。县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领教育、财政、发改、国土等相关部门莅临学校调研,强调要发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支持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做大做强。202112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方形成的教育合力和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成为我校申请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坚强后盾。

3.寻求多方协作,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省一级达标高中评估标准的新变化新挑战,学校认真对照梳理软硬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自找差距,自加压力,自我整改,并主动通过上级部门、社会贤达和师生校友等多种渠道寻求各方支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破解制约我校晋级达标的瓶颈问题。近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我校晋级达标大力支持与帮助。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先后统筹安排资金投入800万元建设标准400M塑胶跑道运动场和生物园,投入500万元提升改造科学实验楼,投入500万元提升改造图书馆;克服学校地处县城中心地带征地难题,协调、争取相关社区和群众的支持,新征校园用地21亩,并投入5000万元建成新教学楼、学生宿舍和体艺馆。今年以来,县政府再次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备设施的配备,并协调有关部门将原旧防疫站地块7.63亩土地无偿划转给学校,解决了学校达标建设中生均面积不足的问题,使学校发展空间在百亩校园基础上得以拓展。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破解为我校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管理机制,激发队伍内生活力。

1.加强班子引领力。“打铁先须自身硬。”学校对全体校务成员提出了“三个学会,三个带头”的工作准则,即:学会做事、学会反思、学会包容;做干实事的带头人、做奉献的带头人、做维护大局的带头人。全体校务成员与教师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教学工作挑重担,教学研讨作标兵;服务教师用真心,管理学生显爱心;与教师比业绩,与教师比品格,形成了一个榜样型的领导集体。

2.强化制度约束力。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机制,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和教代会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学校的重大问题和改革都需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每年组织一次教代会,讨论、修订学校相关制度,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制定并印发《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管理制度汇编》等文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序高效地进行。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坚持公开、真实、常态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民主、公正、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邀请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指导和参与监督学校改革发展,聘请教育教学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提供指导,帮助学校转型与发展,推进建设“新课标下高质量发展样本校”等学校办学、管理、发展的创新提升工作。

3.重视岗位管理力。学校设有5名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内设7个机构,包括办公室、党建办、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和保卫处。此外,还成立了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学校设有两个基层组,分别是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管理组,组织机构完善。通过智能办公系统,学校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学校制定各部门职责和管理流程,要求校务成员做到“四个一”:管理好一个部门、指导好一个年段、参与好一个教研组和教授好一门课程。各司其职、科学有效地管理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落实,提高了办学质量与效益。学校连续四年获得“仙游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做好“五篇文章”, 赋能教育优质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多年来,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传承慕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育人“五篇文章”。通过这些努力,学校培养学生拥有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奋斗不息的人生态度和拼搏精神,培养出具有二中特质的优秀“慕范学子”。

1.做好工作机制文章,形成工作合力。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团支部—学生”的四级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级落实,齐抓共管。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使我校德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努力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营造全员德育的教育氛围,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做好慕范教育文章,引领学生成长。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向优秀校友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以模范引领学生成长,以期达到陶德、启智、铸材的教育目标;同时,大力培养“慕范学子”走向幸福人生的八大品格,即孝敬、感恩、自律、上进、勤奋、自省、善良、奉献。注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品质教育,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工作。

近年来,学校以月为周期,通过“寻找发现—事迹展示—评选表彰—慕范学习”等系列活动,选拔出一批又一批学生身边的“勤奋之星”“劳动之星”“自律典范”“自省典范”“奉献典范”“感恩典范”等模范人物,成为“青少年确立最初生活方向的指南针”。如今,慕范教育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践行,蔚然成风。

3.做好课堂阵地文章,强化德育渗透。一是落实学科渗透。学校重视学科育人,积极挖掘每一学科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大力倡导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发挥学科课程德育资源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特别是利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及校本课程等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人格与文化知识、态度技能都得到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学校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着力 “大思政课”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已经成为教育战线育人实践的根本准则。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擦亮慕陶文化办学品牌,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大思政课”建设中不断提升学科育人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成效。学校建立了校级领导“学习思政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机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进课堂,不定期推门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教研组,推动思政课建设。同时开展“铸魂育人” “大思政课” 课堂展示专题教研活动。各大教研组充分挖掘本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人文关怀、创新思想等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突出课程的“思政味道”,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互动发展,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做好协同育人文章,力促家校共育。首先,实现家校联动常态化。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举行活动。通过邀请家长参加讲座、随堂听课、考试巡视等方式,丰富家委会活动,激发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育人活动方案、学校发展规划以及需要家校协同配合的事项等。同时,坚持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定期向家长微信群推送家庭教育文章等,加强家校联系,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家教能力和家校共育水平。其次,实现德育实践活动化。学校注重构建校内、外德育活动体系,实现校内特色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系列化。美德少年评选、社团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模拟法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实践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最后,实现德育活动人性化。学校积极与司法局、鲤城派出所、县消防中队、仙游纪念碑、蜚山教育基地等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联系,开展与社会相结合的育人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云班会”“云课堂”“校长寄语”等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5.做好环境育人文章,呵护健康成长。只有在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中,青少年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我校秉持平安先行、文明化育的理念,努力打造“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管理有序、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学校重点加强安全教育与文明建设工作: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安全园地、电子滚动屏幕、慕陶之声广播站等渠道,定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学年举行两次安全疏散、防控疫情演练,每年举行两次寄宿生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有效提升师生的应急处置和自助自救能力;组织开展书香墨香校园创建活动、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和课本剧、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创建工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校园文明风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未发生安全事故,荣获“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三、成效、特色及经验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队伍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多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1.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六个基本”开展基层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炼出“慕范教育”教育主张,培养慕范学子,有力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工作,组织党员积极参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党员先锋指数评定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年度述责述廉等制度。设立优秀党员先锋岗和党员承诺岗,每年评选表彰校 “十佳党员”,发挥好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建+强师兴教”特色创建活动,落实“三培养”工作,创办“业余党校”,加强对优秀青年师生的党章、党史、党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培训,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意识形态工作。

2.注重师德教育,缔造敬业清廉集体。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师德师风建设文件精神,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师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开展“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展师德风采”系列教育活动,实现教师自觉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树立高尚师德。突出规则立德,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强化法治和纪律教育,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警示教育,并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坚守师德底线,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行为。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凝心聚力、通力协作、团结战斗、创造辉煌”的“二中精神”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团结协作已经成为教师们自觉的行为;遇到重点学生的重点问题,大家齐抓共管。每次召开班级、年级学情、教情分析会时,全体老师都积极发言,研讨本年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学习现状,群策群力提出最好的建议。

3.健全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方案》,将教师的培养提升视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落实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致力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首先,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制定了《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校本研修制度》《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校本培训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每个年度的培训计划,利用教研组等活动阵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其次,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学校加强了对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管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新教师参加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参加提高培训,以培训促提高,以提高促成长。

4.抓好关键群体,推动“名师工程”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关键教师群体。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三工程一活动”加强关键教师群体的培养,不断壮大名优教师队伍:一是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人才高地。积极开展“创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培养一个能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名优教师群体;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静心读书,充实和完善自我;鼓励教师争先创优,依托名教师,培养名学生,打造名学校。二是推进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学校依托青蓝结对等形式,促进新、老教师在备课、听课、评课、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锻炼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三是强化提高工程,构建学习团队。学校通过加强校本培训、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等办法,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骨干培训,积极引导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晒课、优课评选,参加极课、慕课、技能大赛、创客空间创建、学科融合等评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精神,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四是开展练兵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注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注重过程、淡化名次”,要求人人有收获。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了“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评课与答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主题竞赛活动,参赛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成长,促进了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近年来,王雅静等28位教师在“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综合性教学技能大赛”等省市县教育教学比武各项活动中获奖,黄庆灿等43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育人品质。学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全面育人,坚持把实施课程改革放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积极践行高中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不断健全完善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品质。

1.规范课程管理,开发课程资源。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本校实际,制定《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设置方案,各年级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均按要求开足、开齐了国家规定的必修、选修全部课程。学校制定了《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和《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指导手册》等一系列制度。依托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力量,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内涵。先后开发了《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化学》《理论读本》《高中生涯规划》《说“文”释“义”》《地震知识》《合唱的艺术魅力》等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门类多样的校本读物,满足了学生课程修习的需要。

2.健全教学制度,严抓教学常规。面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四新”)的全面实施,学校注重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夯实新课程改革基础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并严格实施了《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教学常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学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学生选课走班管理办法》《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学关于开展“ 双减 ”工作的实施方案》《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等文件要求,贯彻全面育人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利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及学校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评价等进行有效、规范管理。制定和实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质量评估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期成绩综合评价办法等,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实验教学,配齐实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开足开齐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对实验教学实行计算机管理,及时向上级教育部门上报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3.坚持科研先行,创新课堂模式。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一是每学期组织开展教研片区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听课评课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校际、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教研活动学期计划和周计划,并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做到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围绕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等主题,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聚焦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微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近三年共发表CN 论文130篇,在区市级以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以上2个。四是重视教学方式的研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紧紧围绕构建新型互动式师生关系,变革学习方式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等内容,以 “四新”为导向,基于核心素养,积极研讨“6+1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行 “大单元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的高质量课堂模式;大力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转变评价观念,发展综合素养。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学生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和以班干部为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互评小组。启动实施《福建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工作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实施制度,遵循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录入系统和形成档案的基本程序,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劳动素养等六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采用“自评+互评+师评”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多层面、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以多方位多元化的全面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重视和支持学生发展特长,引进、聚合专业师资力量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并组织专门学科教学队伍助力特长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提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鼓励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积极培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5.开展对外交流,发挥辐射作用。学校制定《校际交流与辐射总体规划》,通过校园网站和微信官网,及时传播教育教学教研等信息;积极参与校际交流活动,与福州格致等名校合作,进行经验交流共享资源;举办省二级达标校市级公开周,发挥作为仙游县普通高中第一教研片区牵头校、莆田市名师辐射示范跟岗基地学校的引领作用;主动与大济中学结对,帮扶、推动其达标晋级;通过选派优秀教师送教送培下乡、“请进来,走出去”进行教育教学教研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学校对外交流辐射的力度,并从中学习借鉴他地他校的经验做法,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加强与各级各类专业研训机构的联系,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共建,寻求教育教学教研合作路径,助力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重视毕业生发展跟踪工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络,发挥校友智慧与力量,为学校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力,聚力兴校、奖教、助学。

(三)优化办学环境,建设美丽校园。厚重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美丽的校园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展示了学校的生命力。长期以来,学校一直重视打造优美、温馨、和谐且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将“人文二中、美丽二中、智慧二中”作为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塑造具有丰富教育内涵和人文魅力的二中独特校园风貌。

1.持续完善育人设施设备。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完成了以下工作:新修建了400M标准的环形塑胶跑道及运动场;新建了生物园;对科学实验楼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新征校园用地21亩,建成了新教学楼、学生宿舍和体艺馆;改造提升图书馆,使其成为“福建省达标中学示范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共有藏书136773册,馆藏书刊种类齐全。此外,各类办学所需场、馆、室及其内部设备已全面配置、完善,并按照规定定时向全体师生开放。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既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各学科教学教研的需要,也更好地满足了学生校园学习、活动、生活的需要。

2.大力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学校重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挖掘本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着力培植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氛围。根据我校的地形和地势特征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在校门口右侧休闲植物园安置刻有“天道酬勤”的大石头,既美化了校园,又弘扬了办学精神;在办公楼、教学楼、教室墙壁上挂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无声的语言来陶冶师生的情操;从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雅致、有序;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建设好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校园文化载体,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学校还重视抓好校园整体布局与功能区分。如今,学校的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自成一体、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逐步成为一所集深厚的百年文化积淀和浓郁的现代教育气息为一体的花园式学校,是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3.积极发挥设施综合效能。学校坚持建配并重、管用结合,认真做好资产管理与使用工作。本着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做到收支两条线;做好制度上墙、财产造册、清查登记、科学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实验室、图书馆、体艺馆等实行财产保管制度,保管职责细化到人、责任明确,仪器设备使用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服务教育教学。

(四)发挥传统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学校在“以人为本,特色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实际,始终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校致力于“慕范为基,体艺见长,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积极挖掘和发扬办学传统优势,把体艺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教育工程来抓,彰显办学特色,对学生起到辅德、健体、启智、启真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本校独特且优于其他学校的优质风貌。

1.弘扬办学传统。学校经过百年的发展积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体育和美术教育专长。近年来,学校着眼于培养“全面且具有个性发展的人”,发扬优良传统,遵循“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所长”的办学与育人思路,大力推动特色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了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招生、办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优化资源保障。学校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大力锻造特色办学专业师资队伍。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强、理论修养高、敬业精神好且在区域内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林金勇老师的粉笔画创作登上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栏目,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林冠华老师的油画作品《涛声远去》入选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获最佳作品奖;林冠华老师《雪域之春》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民族文化宫收藏等。学校还广泛发动教师研发校本课程,开展市级课题《特色学校的机制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跨学科整合的中学美术教学新方式》等特色办学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的专题科研。先后编写出《足球》《太极拳》《精彩“粉”呈》《素描》《黑白装饰》《剪纸》《折纸》《色彩搭配》等特色校本课程,丰富了基于全面育人的学校课程体系。

3.拓展平台载体。每学年,学校举办全校性师生书画展、校园艺术节活动、主题讲座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广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班成立美术、音乐、体育等兴趣小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效果显著,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还每两年举办一次特色办学成果展示,在师生中进一步扩大特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创造特色成果。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艺术、体育人才。仅在20212022年高考期间,就有100多位美术考生成功考入艺术院校。吴美燕等多位校友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202310月荣获“莆田市首批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良好的办学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20207月,在学校举办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党支部书记、校长林友雄同志发表了题为《以生为本展个性,特色办学谱华章》的艺术生培养实践经验交流报告,受到了好评。此外,《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仙游今报》等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四、存在问题

回顾学校自创建一级达标高中以来的工作,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所取得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问题,发展的道路仍很漫长。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前行、持续赶超进位。

1.高中课程改革尚未深入、全面,应对新高考改革和新育人方式变革的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2.各级名师数量偏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3.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现代化教育装备建设存在不少欠缺,尚需进一步健全与充实。

五、整改措施

1.紧盯目标,更高站位谋划未来发展跨越。学校将以本次达标评估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眼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制定今后五年学校发展跨越的规划方案。力求在巩固达标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奋力推动学校实现新时代办学品质和品位的新一轮跃升。

2.创新理念,更高质量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学校将全面总结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成功经验,深入反思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并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纠正。需进一步加强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四新”的研究,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新时代高中教育方式变革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部署。不断更新理念,推动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且具有二中特色的优秀人才。

3.加大投入,更高标准创设发展条件保障。学校将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具有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与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名师”群体。根据教育新基建的要求,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学校设施设备的升级,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办学装备体系的建设。同时,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学校治理机制,推动学校办学与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校将以此次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坚定办学方向,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规范学校管理,凸显办学特色,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把仙游二中办成区域一流名校,为仙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更加努力奋斗,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校长(签字): 林友雄      

                                                        20231220